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宁波的目标清晰、路径明确——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面对未来的这片星辰大海,回归的甬商们正在向着转型升级的纵深、新经济的高地勇往直前。 向新制造的战略出发 2019年6月,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在其公众号推送的图文头条中刊发了《杭州湾高端装备第一城,原来尴尬,现在居然有点惊艳!》一文,盛赞宁波战略新兴产业带动力强,成为杭州湾大湾区中创新能力领先的一极。 宁波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离不开甬商的开拓进取,同时也吸引着更多的甬商回归宁波,在这片热土上继续书写辉煌。 在集成电路产业,江丰电子20年扎根宁波,成就了高纯度溅射靶材大国重器的传奇;金瑞泓、康强电子稳坐中国半导体材料10强宝座。正是这些成就,让半导体行业的在外甬商,携技术和资金回归宁波,开启新征程。 华菲女士是老宁波人,浙大毕业后远赴美国,后成为英特尔芯片首席科学家。2016年,她离开英特尔在硅谷创业。2019年,在朋友牵线搭桥下,华菲回到宁波,带来了成套的焊球制造工艺与自主研发的量产装备。 日常生活中,我们拆开电路板时,能看到上面的球状焊点,这其中就涉及一个特殊的东西——焊球。焊球是集成电路封装过程中的关键材料,尽管这个市场很小,全球一年的市场规模仅30亿元,但我们同样受制于人。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华菲博士回到余姚创办了宁波华芯电子科技公司,为中国芯贡献自己的力量。 秦岭博士也是一位为宁波芯崛起而努力的奠基人。这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曾与伙伴一同创办了展讯通信。如今,展讯通信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通讯芯片设计供应商。后来,在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博士的引荐下,秦岭来到余姚,成立宁波芯路通信公司。近10年里,他自筹资金五六千万元,研发出国内第一个车载MCU芯片,并通过国际认证。 在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新制造领域,甬商也纷纷回归宁波,向“新”出发。 西安交大钱旦博士,带着他全球领先的复合金属涂层回到鄞州,开办宁波云涂科技有限公司;明峰集团的潘华素夫妇,用卖水泥的钱造尖端医学影像设备CT、PET-CT,干成了比造飞机还难的事,并将核心芯片的研发制造落户杭州湾新区。这些甬商生动地诠释了,宁波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沃土。 向转型升级的纵深出发 宁波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这毋庸置疑。但同时,宁波也有着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扎实迅猛,代表着甬商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 通过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等方式的洗礼,宁波传统制造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老树开出新花。目前,全市近95%规上企业已实施智能化项目,传统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60%以上;借助“亩均论英雄”改革,2019年前三季度宁波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35.4万元,同比增长15.7%;亩均增加值112.1万元,同比增长11.5%。 四明大地,一场传统制造业蝶变的大戏,正在精彩演绎。在这轮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回归的甬商们提供了强大助力。 2018年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落户,仅两个月便推出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UPOS工业操作系统。 同年落户宁波的和利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一年多时间里,客户已逐步拓展至全国,开始辐射全球。 同样是在一年多时间里,和利时在慈溪市和宁波国家高新区分别布局了PLC硬件生产基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并已为国内某家电巨头提供了生产制造环节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在机械、石化、家电、轨道交通、电气等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域拥有着领先实力。 2019年,和利时集团完成了海底捞智能全流程后厨、中石化海南炼化二期100万吨芳烃项目全流程智能工厂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也让宁波企业对和利时服务本地工业数字化的能力更添信心。 和利时集团董事长、CEO邵柏庆说,作为宁波人,很高兴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他表示,宁波的产业基础、投资环境、服务效率全国一流,和利时科技集团愿运用全球创新资源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宁波制造业与互联网加快融合,推动宁波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助推宁波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