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交汇之处,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见证了千百年的潮起潮落。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9年以来发生的巨变,让昔日的“唐涂宋地”展露出新世纪品质新城的风姿。滚筒输送机 毫不夸张地说,新区近10年的发展蝶变,超过了过往所有的历史变迁。 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一座大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2001年11月,随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开发;4年后的2005年,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在此基础上,2010年2月23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汇全市之智、聚全市之才”支持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自此,新区肩负着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基地和宁波经济新增长极的重大使命,砥砺前行。 产业结构脱胎换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杭州湾新区的巨变,最显著的就是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新区成立之前,主要以平移式集聚本地家电、化纤、印染、五金等民营企业为主,但也不乏像方太这样的优秀民企。 新区成立之后,坚持招大引强和产业强区,累计引进各类产业项目377个,总投资约348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66个、总投资约1893亿元,累计引进22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40个,并实现了每年至少引进1个百亿级项目的目标。目前新区已初步培育出汽车、智能家电、高性能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通用航空等千亿级、百亿级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70%以上。 汽车产业是宁波全力培育的两大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之一,也是宁波第一大产业。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去年新区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001.6亿元,成为新区首个破千亿元的产业。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书记俞雷说:“在互联网时代,长板可以继续做长。现在的新区,汽车产业绝对是长板,经济持续发展不是抑制长板,而是选优、补链、创新,是做长长板,以长板弥补短板。具体来说,就是选择引进有优势的企业;做长汽车产业链,如汽车后服务产业;鼓励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 按照“选优、创新、补链”的汽车产业六字发展方针,从两大整车制造企业、100多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到初步形成汽车全产业链,新区汽车产业不断迈向中高端,正成为宁波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核心力量。在打造全球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造中心、全球先进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集聚中心的同时,新区正积极构建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和中国汽车的“龙湾”。 今年年初,总投资16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启动建设,与此毗邻的产业园一期现代化厂房内,新区引进的首家集成电路(芯片)产品制造企业——宁波群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正开足马力加快生产。 “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已有15家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46亿元。二期项目将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和软件等产业,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园。”新区数字经济产业推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将争取向通用集成电路领域拓展,在产业链中下游取得一定基础之后,积极进军芯片设计领域。 作为打造宁波“一号工程”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以集成电路为产业导向的产业园,必将引领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占领价值链高端。“新区数字经济产业是一项战略布局,做出的决策是坚定不移的,制订的政策是持续性的。”这位负责人表示。 |